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10/25之行程(狂想組VS突擊隊)

劉力學臨海農場半日遊 ©
活動主題:有機生活與環保之體驗©
內  容:化腐朽為神奇-廚餘如何變成拯救台灣的黑金;參觀廚餘堆肥及有機蔬菜園。由劉力學解說及導覽。©
對  象:喜歡接觸自然,想瞭解最純淨有機蔬菜的生長,有心實踐並落實理念之人士。©
時  間:A 10:00~14:00 費用500元 (含午餐及下午茶) 我報名的是A餐
B 15:30~19:30 費用650元 (含下午茶及晚餐)©
人  數:20~40人©
臨海農場位於台北縣三芝鄉與石門鄉交界處,步行至海灘只需5分鐘,另外還有三芝與石門鄉之多處景點可以逛逛喔! 各位同學大家好10/25日建議行程如下:
10:00 淡水捷運站集合(搭乘粉紅色小馬巴士,為直達拾翠山莊免費接駁社區巴士,集合位置如附件地圖)
10:10 超級準時發車(大家千萬要準時,車子不等人的)
10:45 抵達拾翠11:00-14:30 參觀劉力學農場用午餐及下午茶
14:30-16:00 白沙灣、麟山鼻步道漫遊
16:00-17:00 參觀拾翠山莊(台灣第ㄧ個自力造屋社區)
17:00 搭乘拾翠社巴返回淡水捷運站
17:40 拾翠山莊社區巴士抵達淡水捷運站(以上為基本行程)

若大家覺得意猶未盡,我還有準備續攤行程,此部份暫不公開 至於交通部份,建議大家都能搭乘免費的社區巴士拾翠山莊社區巴士為粉紅色中型小馬巴士,上車前可到車前擋風玻璃處確認,有一個拾翠山莊牌子(白底綠字)不然上車後可再問司機確認一下,是免費的搭乘位置在淡水捷運站出站後往右走約100公尺,將停靠於計程車招呼站及公車中間之區域,如附件圖釘位置。
10:10發車大約10:00-10:10間到達,時間ㄧ到便發車非常準時不等人。
附上ㄧ張地圖到了拾翠之後,將有接駁車接送各位至農場若堅持自己開車或騎車的,可以走以下路線到達拾翠

1.濱海公路(台2線)從登輝大道接台2線往三芝金山方向,到三芝市區後再走縣道101公路往北新莊,大約3公里右手邊便是。

2.縣道101公路,自登輝大道或淡水北新路皆會接到,經過北新莊往三芝,在快到三芝市區左手邊便是。
附上交通地圖供參考,紅色圖釘位置為拾翠山莊。
劉力學臨海農場交通方式交通資訊

一、自行開車:
1、台北方向經淡金公路到石門鄉,經過石門國中下一個紅綠燈右轉過消防隊左轉走北21道路 ,沿途有指標約四公里即可到達。
2、由台二線濱海公路石門接北21縣道,位於路標13.5公里處,距離石門市街約有4公里。
3、自台北走淡水方向接登輝大道,抵三芝後走左邊外環道路往石門方向前行兩公里,看到白沙灣鄉野俱樂部後,第一個路口左轉,再前進一公里即可抵達。

二、公  車:淡水捷運站換乘淡水客運往石門、金山、
基隆線,石門站下車。

拾翠社巴乘車地點.jpg
http://mail.google.com/mail/?ui=2&ik=2cad59278e&view=att&th=11d25ac29cf815f5&attid=0.2&disp=inline&zw

來拾翠地圖 .jpg
http://mail.google.com/mail/?ui=2&ik=2cad59278e&view=att&th=11d25ac29cf815f5&attid=0.1&disp=inline&zw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轉載一些資料給大家分享











--如海水一樣多錢在這裡--這就是生態農業





都市生活廢水+太陽+藻=石油+減碳+淨化空氣
藻類:減排產能“新騎兵”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是全世界面臨的兩大難題。然而,研究者們可能已經為這兩個問題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解決方案:運用藻類。
  法新社16日報導說,微藻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又能輕易轉化成多種燃料,在控制全球氣候變化和促進能源生產兩方面都存在巨大潛能。
減排兼產能,最具前景
  藻類減排主要依據光合作用原理,通過一套“光生物反應器”系統實現。
  “光生物反應器”由一些裝滿藻類的透明管道構成。工廠排出的廢氣與水混合後進入管道,管道內的藻類吸收廢氣中所含二氧化碳,用於光合作用。
  另一方面,藻類也是一種太陽能生物燃料,能夠在不產生含碳污染物的前提下產生能量,解決能源供應問題。在油價屢創新高、核能利用率不高而危險性較高的情況下,藻類這種產能功能更顯重要。
  挪威環境保護組織貝洛納基金會負責人弗雷德里克·豪格評價說:“這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滿足能源需求方面當然是最具前景和革新性的探索之一。”
  一石三鳥,一藻多益
  豪格說,運用藻類具有“一石三鳥”效果,既能濾出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又能產生能量,還能造福於農業生產。與其他方法相比,藻類不論用於減排還是產能,都具有多方面優勢。
  微藻吸收廢氣以後處理方便。“光生物反應器”管道中的微藻行使完吸收廢氣的使命後,只要埋入海底,就能永久杜絕其中所含污染氣體進入大氣。
  藻類本身生長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如果用於生物工廠減排,還能產生“負碳”能源,即能量產生過程中從大氣吸收二氧化碳。這使微藻得以阻止持續排放的廢氣進入大氣。正如豪格所說:“不論你是在看電視,在用真空吸塵器打掃屋子,還是駕車走親訪友,你都能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
  此外,藻類粉碎後可以用作生物柴油給料,有助於減輕航空等行業對環境的污染。即使是生產生物柴油剩餘的藻類殘渣,也可作為一種富含礦物質的肥料用於農業生產。
  與其他直接由食物轉化而成的生物燃料相比,微藻佔用耕地更少,產能效率卻更高。總部位於奧斯陸的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用產能效率最高的

生產全美國所需生物柴油

棕櫚油,用地為全美耕地的48%(50%)
微藻,用地為全美耕地的5%。(僅棕梠的十分之一)

  世界各地競相研究
  對藻類減排產能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展開,研究者包括澳大利亞、德國和美國等國學術專家,以及美國能源部、石油巨頭英荷殼牌石油公司、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
  日本汽車部件供應商電裝公司本周宣佈,將著手研究藻類能否吸收其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功完成藻類減排系統測試後發現,煙氣經藻類處理後二氧化碳含量下降50%至58%,氧化氮含量下降85%。
  儘管如此,運用藻類解決空氣污染的方法目前還停留在設想階段。法新社說,研究者們正致力於實現這種藻類廢氣處理系統的產業化運用。
  此外,哪一種藻類的廢氣處理效率最高,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只怕養豬廢水不夠多+都市生活廢水+..........
這才是都市污水下水道工程的流向
是能源(石油)幹麻當垃圾(污染水源)

生態環保+生態農業=生態經濟+生態生活
棕櫚油,用地為全美耕地的48%(50%)
微藻,用地為全美耕地的5%。(僅棕梠的十分之一)
經過二十幾年的研究
生態水培已漸趨成熟
運作道理也漸趨明朗
生態小心得提供參考

可以鏈結到作者的網站看看,有些新的做法很有趣
屋頂花園水池結構http://picasaweb.google.com/hsm8678/SetUpTheEcologicalPondOfLargeScaleWoodenBezel#
生態水培的自體運作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m8678/EcologicalFilter#
生態水培給食物(能量)觀念
http://tw.youtube.com/watch?v=LGsT3F9E-vo

想了解更多可進入阿銘的相簿與影片看看





有關狂想表現之建議-你怎樣

上次第一次草評結束後,覺得總使我們有很好的構想,但表現法相當重要,剛是用一些文字或表格,很難引起大家的目光與興趣,因此,會後我建議可以用蒙太奇方式,簡單說就是用拼貼的,將我們的構想,以原有空間架構影像,加上具體活動的影像,套疊而成,不會用Photoshop的人,只要蒐集影像剪剪貼貼也可以,不需要太精準,重點在於一目了然的呈現我們的構想,很好玩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


PS.我快速做了個簡單的示範(如右圖),問卷中有人提開學生理髮來賺錢。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狂想期程

依10月4日上課討論結果,表訂實習課時間與預訂討論時間如下:

10/8 (三)各組自行討論

10/11(六) 行程A:仁安醫院參訪8:30am 於延平北路及保安街口集合;
行程B:與老師"共同"討論5:30pm 地點於鄰近咖啡廳

10/15 (三)三組之簡報作"集合統整"9:30pm 地點於鄰近咖啡廳

10/18(六)草評9:00am 黎忠區民活動中心相信草評後,大家的感觸最深~所以,結束後請各位留
下來討論,接下來的方向與進度。6:00pm 共同討論(視情況邀請老師出席)地點於鄰近咖
啡廳

10/25(六) 各組實習10:00am地點暫定素味鮮風

11/15 正評--------------------

時間似乎不多,該是上緊發條的時候了!
代班組長 阿諾

狂想分工-10/04實習討論-冠燁

Dear 各位夥伴:
   星期六晚上的討論非常精彩~附上老師的手稿記錄
課堂上的記錄,容後再補充給各位,關於我們這組的實習,
相信大家現在心中都有一個很不一樣的想法出現,
關於社造中心.......它的使用是什麼??它的未來經營是什麼??
我想~~這都是在一連串討論過後所激盪出來的東西~
讓我們好好玩玩這次的實習課~~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想像出現,
我想~~大家不會就這麼甘願的讓這次實習草草結束吧~
就讓我們放手去玩吧~~多瘋狂都沒關係~~
大家有什麼想法就都丟出來吧~~有討論~~才會激盪出不同的想像~~

就像裕智說的~~把原本不屬於那的物品丟進去結合在一起,所產生出的東西~就是"創意"
就像惠玲說的~~把大家集合起來,互相討論丟出想法,所呈現出的東西才夠驚人
就像政陽說的~~志工銀行累積時數換互助服務,這也是社造所要傳達的精神
就像阿諾說的~~空間雖然不大,但可以產生的活動是無限可能的
就像屹田說的~~"若水""NGO""NPO"雖然不是很懂得這裡面全部的事情,但我們要創造的是"一個像社會企業的事業體"
就像輕鬆說的~~仁安醫院作為市級社造中心扮演整合平台,恐怕只是最基本的角色,還有什麼新的可以想,可以做,輔助引動更多人來做這樣的事

最後引用俊毅的話:有沒有感覺我們這屆很不一樣~就放手去玩吧~
冠燁


狂想分工-10/04實習討論-阿諾

課前作業<問卷>
個人社造指數量表目前約有20餘份問卷回收,僅達目標15人*3份=45份問卷之ㄧ半,請各位組員繼續push~~
ps.回收之問卷已轉交給阿茂老師



課後整理
阿茂老師說的部份,我簡單的概述一下(由於這次討論時間很短,老師便以各組進度作為起頭,內容筆記如冠燁mail的附圖)

1、「社造中心」的定位:以日本「第三部門」的研究做為給台北市的建議老師以上次的架構來起頭討論,重心基本上仍希望瞭解「第三部門」的運行,作為給台北市的建議,問題多數在定位上打轉,包括形式、資金籌措、運行模式、角色定位等等,而相關文獻之取得與閱讀,仍需時間再努力。
2、「社造中心」的空間計畫書社造中心的位置,就是在仁安醫院,首先是確定10/11上午8:30,要去做初步的參訪,以熟悉環境。另外,在看過多個單位的報告書之後,瞭解空間其實有限,因此與老師討論後,重點將放在「營運計畫」,而非空間計畫,試圖在不變的空間找到合適的營運模式。
3、「社造中心」的行動計畫原本這組要以"若水"作為行動的發想,育憬與王屹田都有去參加研討了,但若水的組織架構,跟發起模式,似乎不是非常適合「社造中心」的行動計畫,又社造中心定位不十分明確,本組人馬可能要併入另兩組討論為佳。


以上是討論時候的大致狀況,給未到場的其他學員參考。
老師離開後的討論由於目前各位並沒有顯露出大家對這個題目的熱情或是狂想因此阿茂便用比較學術的方式做出這樣一系列的安排包括分組進行、案例研究等等但是課後大家的討論甚至其他組的人一同加入討論之後都對於這樣的方向有所疑惑(不甘?)

因此

第一組的方向,轉向研究傳銷系統(李政陽) 慈濟系統(林裕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王屹田)
第二及第三組朝向"合併",一同作在"任何可能"的架構下,社造中心能發出的『能量』或『聲音』試圖將許多可能性ㄧㄧ放出
以上是我的紀錄


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