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作業<問卷>
個人社造指數量表目前約有20餘份問卷回收,僅達目標15人*3份=45份問卷之ㄧ半,請各位組員繼續push~~
ps.回收之問卷已轉交給阿茂老師
課後整理
阿茂老師說的部份,我簡單的概述一下(由於這次討論時間很短,老師便以各組進度作為起頭,內容筆記如冠燁mail的附圖)
1、「社造中心」的定位:以日本「第三部門」的研究做為給台北市的建議老師以上次的架構來起頭討論,重心基本上仍希望瞭解「第三部門」的運行,作為給台北市的建議,問題多數在定位上打轉,包括形式、資金籌措、運行模式、角色定位等等,而相關文獻之取得與閱讀,仍需時間再努力。
2、「社造中心」的空間計畫書社造中心的位置,就是在仁安醫院,首先是確定10/11上午8:30,要去做初步的參訪,以熟悉環境。另外,在看過多個單位的報告書之後,瞭解空間其實有限,因此與老師討論後,重點將放在「營運計畫」,而非空間計畫,試圖在不變的空間找到合適的營運模式。
3、「社造中心」的行動計畫原本這組要以"若水"作為行動的發想,育憬與王屹田都有去參加研討了,但若水的組織架構,跟發起模式,似乎不是非常適合「社造中心」的行動計畫,又社造中心定位不十分明確,本組人馬可能要併入另兩組討論為佳。
以上是討論時候的大致狀況,給未到場的其他學員參考。
老師離開後的討論由於目前各位並沒有顯露出大家對這個題目的熱情或是狂想因此阿茂便用比較學術的方式做出這樣一系列的安排包括分組進行、案例研究等等但是課後大家的討論甚至其他組的人一同加入討論之後都對於這樣的方向有所疑惑(不甘?)
因此
第一組的方向,轉向研究傳銷系統(李政陽) 慈濟系統(林裕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王屹田)
第二及第三組朝向"合併",一同作在"任何可能"的架構下,社造中心能發出的『能量』或『聲音』試圖將許多可能性ㄧㄧ放出
以上是我的紀錄
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